您的位置 >>教学科研>>
课堂需要教师的内力驱动
发表日期:2014/5/19 17:26:26 作者:陶德财 有784位读者读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13年的历程。13年课改的风风雨雨,很多教师收获了在追求教育理想的道路上砥砺奋进所带来的成长与成熟。对于我们长期处于一线的教师来说,没有哪一种教育改革会像课改那样如此地贴近自己、如此地具有脱胎换骨、涅槃重生般的力量,也不会有哪一种改革会像课改那样持续、持久地涤荡观念与行为。然而当我们重新凝视这13年课改足迹时,我们会发现有诸多不尽人意、杂糅铺陈在课改之路上。这也警醒我们时刻不能忘怀拿起理性反思的锐利武器来审视、反思与矫正我们的课改行为。
现在很多教师的课堂往往会被一些生硬的条条框框所限制,如“××模式”、“ ××结构”和“小组合作”、“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让人感到不舒服、不踏实、不真实。这种“课堂繁荣”却难掩真实的衰败,滋生出了种种违背教育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的“课改时尚病”,什么“满堂提问”、“课件覆盖”、“低效互动”、“无效探究”、“廉价表扬”等等。
其实对于身体力行的一线教师来说,不必苛责。因为在僵化的学校管理和教育运行机制统驭之下,他们施展拳脚的空间有限;另外,精细化的评鉴方案摆在那儿,课内时间如何分配,学生活动必须保证多少时间,教师讲授必须控制在多少时间,当堂巩固练习不得少于多少时间,条理清楚,无微不至,由不得教师随意更改,只能束缚在其中亦步亦趋,小心翼翼。
正因为缺失了对课程改革的真正认识和理解,从而导致了我们学校的教学模式“百花齐放”,也有的照搬照抄红极一时的典型模式,全然不顾该种模式诞生与成长的个性化土壤。另外加之外在管理机制对教师的辖制,从而导致了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收敛了自己的讲,把更多的精力和心思放在一味的玩新花样、整新名堂,一味地将极为宝贵的时间不加选择地让给知识积累和心智发展并不成熟、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上。试想这岂不是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从实践中提炼出来、且为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育科学原理,岂不是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课改并不是要限制和管控有教育意义的“讲”,而是最大限度地限制教师无谓、无意义、无效率的“讲”。
正是因为“讲”在课改中的“沦陷”,我们才呼唤教师的“内力驱动”,呼唤教师在课改中拥有判断是非曲直、审视教学行为、反省课堂创新的意识与能力。通过课改“觉悟”了的教师,唤醒自己内心深处的教育理想与教育良知,释放对科学的教育理论与先进的教育思想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利用课改所催生出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春风,搅动一池春水,在学习、吸纳和借鉴一切适应与我、适应于实际的教育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之上,大胆探索课堂内部的深刻变革路径,及时自省,不断反思,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内力驱动”之下日臻完善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