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品安全投诉电话:86194901

您的位置 >>视频资源>>案例解析>>

留守学生辅导个案(一)

发表日期:2012/3/11 0:00:00 作者:铜山中学关工委 有1032位读者读过

案情况

姓名:彭某

年龄:15

性别:男

基本情况:该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在小学六级时,父母离婚,其父亲外出务工,该生随奶奶在家中。刚进入初中时,他的父亲只有小学文化,无法辅导,七年级起由奶奶监护,经过我长久细心地观察和分析,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时不时有厌学的情绪出现。

当该生身体有一点不适时,就让他的奶奶请假,不来学校上学。经过多次的家访和与该生谈心,老师发现他的厌学心理成因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首先,该生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有依赖心理。遇到困难一言不发,很难沟通。

2)懒散的学习心理:该生在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想随心所欲地玩。

3)成绩不理想,退步快,有自卑的心理:该生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竞争意识淡泊,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 。

 3、有孤僻的心理倾向,与同学交往困难。

 该生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

 问题分析:

我们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彭某和他的家人。我发现彭某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

 1、与家人很少交流。

  由于该生父亲常年在外地务工,对彭某的生活中缺少父爱。母亲离婚后从不过问。特别是家里经济困难。父亲和孩子在思想上的沟通是极少的,奶奶无力对他学习帮助。

 2、自卑使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

  他的成绩在父母离婚后,不太理想,平时很少和老师、同学交流,表扬更是远离了他,这些使彭某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使他害怕竞争、害怕失败,宁可逃避一切竞争,将自己包裹起来,并远离集体。

 教育和引导措施:

1、从家长入手,使他们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我们对彭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教给孩子正确对待困难的态度,当孩子面对困难时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而不是想逃避困难。

2)还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地,不要让孩子远离集体,要让他到小伙伴中去,和他们一起融入集体。

3)教育关心要得法,要求父亲尽可能多回家来看望孩子或者经常打电话给孩子,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爱的关心和呵护。

 2、充分利用“结对子”、“心理咨询法”、“主题班会法”帮助该生确立自信、自强的信念,使其能融入集体,体会与人交往的乐趣。

1)与留守学生交朋友,用朋友的立场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班主任徒老师与彭某同学结成了对子,充分利用课余的时间,与其交往、谈心,经过一段的时间,班主任与他成了朋友。而且在交往的过程中,班主任发现了彭某的强项感情丰富,写作文好。徒老师专门指导他写作文,参加学校征文比赛。在学校“建设文明校园”、“感恩亲情”主题征文比赛中,彭某获得校一等奖和二等奖。德育处在周一升旗仪式上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彭某两次登台领奖,和校长合影留念。这样,唤醒他内心深处的自信。

2)充分利用“心理辅导”和“班级主题班会”,使该生提高了心理素养,并以很高的热情融入了集体。

有了自信的彭某,他的情绪产生了一定的兴奋性,老师再次用朋友的身份,让他有困难找老师,使他多次进入我校的“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从而提高了心理的素养,如: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如何与人交往等。同时在其班级中,也相应地开展了以留守学生教育为主题的班会,他看到了同学与老师的关爱,并产生了与同学、教师交往的意识。自此,他体验到了与老师、同学交往的乐趣,找到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增添信心,提高了集体荣誉感。

3)从小事做起,逐步提高。

在彭某走出低谷后,我们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明确地告诉他: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最起码的任务。为了不让他感到这个要求高不可攀,我们和他共同制定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小目标,例如:每天坚持按时完成作业;每节课至少发一次言;成绩一有提高,就及时表扬。从那以后,他的成绩提高了,他也一次次地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4)经济上给以帮助

学校和禄口机场边检站合作的“橄榄绿助学金”每次都发给他,电子公司赠送的电子辞典两台,学校作为奖品发给他一台,帮助他学习英语。

帮扶效果

彭某在老师和我们的帮扶下,学习用功了,成绩上升很快,在七年级八年级获过学校“精英奖”,担任过班委,人自信乐观了。目前在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全校3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