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品安全投诉电话:86194901

您的位置 >>教学科研>>教学管理>>

语文阅读材料整理(校本资源)

发表日期:2012/9/15 0:00:00 作者:admin 有1574位读者读过

“每周一诗”活动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活动目的

结合“每周一诗”活动开展了绘画比赛,指导学生把诗中的故事、诗词中表达的意境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通过这一活动,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绘画作品和优秀小品,不但加强了学生对诗内容的理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发现了一大批有绘画特长的学生。

默写大比拼

结合每周一诗活动,根据初三学生特点,应对中考,开展了默写大比拼活动。

先每班进行,然后派代表进行年级比赛,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学生背诵过程中,增强了背诵默写的自信,加强了诗歌阅读的兴趣。

 

 

 

 

 

 

 

铜山中学语文大阅读调查表

你的性别(   

B、女

 

平时业余时间花在什么上面最多?(    

A阅读书籍报刊  B看电视  C玩电脑游戏  D运动   E其他

 

除了语文课本外,你有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   

A每天必看  B有时会看  C时间太紧,很少看  D几乎不看

 

阅读书籍报刊的目的是什么?(   

A消遣        B增加阅历和知识面    

C提高写作能力   D辅助学习

 

你认为影响你每天阅读兴趣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A长辈与同学的推荐   B书籍广告   

C影视网络作品       D语文老师的有效引导

 

结合自身情况,你认为什么方法最能有效调动你的阅读兴趣?(   

A学校开设阅读课  B开展读书比赛活动  C考试检测  D其他

 

学校设立那些大阅读活动?(   

A数字图书馆     B每周一诗    C读书    D征文   E

 

你觉得你的文学鉴赏能力怎样?(   

A较好          B一般            C较差

 

你觉得你的文学鉴赏能力来自于:(   

A老师指导      B自己培养       C课外阅读训练

 

你能背诵的古诗数量:(   

A300首以上        B100-300

C50-100         D10-50         E10首以下

 

 

 

铜山中学每周一诗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拓宽学生知识面,掌握古代诗歌常识;

2、识记古代著名诗歌,并能背诵默写,训练中考课外古诗考察能力;

3、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文化的兴趣与能力,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激发古诗文的审美情趣;

二、活动准备:

张贴并分发每周一诗材料,布置学生背诵并默写,做好活动检查准备;

老师就其中的部分内容作指导;

利用早读课同座位抽查背诵默写;

三、活动过程:

必答题:老师就每周一诗的内容进行背诵检查,抽到哪位同学必须做出回答,答对加分,答错扣分;题目类型主要为背诗。

抢答题:投影片出题,学生抢答,答对加分,答错扣分;题目类型主要为填上下句、背诗、赏析题、内容理解题等等。

四、活动总结:

学生谈活动感受;

老师谈活动感受;

评出个人奖项一、二、三等奖,并分发奖品。

 

 

 

附每周一诗内容:

初一年级

第一首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鉴赏:文人墨客常借赞咏菊花之孤标傲世,表现自己的清高绝俗;而黄巢写菊花不落窠臼,别开生面,推出全新的境界。这是黄巢在起义前写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表达了农民起义领袖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

 

第二首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鉴赏: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痛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首句直言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正的男儿呢?
  第三句批评项羽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为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委屈求全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 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第三首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鉴赏: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迎头一个字,突出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引起人们种种的联想和猜测: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呢?由此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第三句开头一个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遥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写,而是突写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是为了带出关键的最后一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仅仅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清晰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显然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寓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这一结句语言朴实无华,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国之菊,复由故国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蝉联而下,犹如弹口脱手,圆美流转。

 

第四首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鉴赏: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找桃源。诗的构思婉曲,意境若画,有景有情,趣味深远。蘅塘退士批注:四句,抵得一篇《桃花源记》。这话不无道理。

 

第五首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浣女:洗衣女。
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鉴赏: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第六首

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鉴赏: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因此一开头就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节那一天。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叶韵。这首诗押入声韵,作者要借此造成一种斩截、激越、凌厉的声情气势。

黄巢的两首菊花诗,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使人一新耳目。艺术想象和联想是要受到作者世界观和生活实践的制约的。没有黄巢那样的革命抱负、战斗性格,就不可能有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样的奇语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奇想。把菊花和带甲的战士联结在一起,赋予它一种战斗的美,这只能来自战斗的生活实践。

 

第七首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①丑奴儿:即《采桑子》。

      ②层楼:高楼。

  鉴赏: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

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八年级  第一首

赠别二首(其二)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赏析:这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字入手。一个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杜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本诗亦可见此意。

八年级  第二首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银烛:一作红烛。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轻罗:柔软的丝织品。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天阶:露天的石阶。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鉴赏: 这是一首宫怨诗。诗人通过阴冷寂寞的环境的描绘,暗示出宫女孤凄寂寞的命运,表现出宫女孤寂的情思和幽怨。通篇未写一个「愁」字,而愁情浓郁,意在言外,极委婉含蓄之致。清人孙洙评此诗说:「层层布景,是一幅暮色人物画。」,说得极是。

 

 

 

 

初二年级

第一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鉴赏: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崩云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 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

 

第二首

 

新晴野望

(唐)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鉴赏: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这首诗格调明朗、清新,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人对自然美有敏锐的感受,他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动静结合,进行层次分明的描绘,不愧为山水诗画的大师。

 

第三首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鉴赏:诗人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以旷达高远与略带黯淡色彩的吟咏,成为唐诗七言律诗中的经典。

 

第四首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鉴赏:禹锡这首《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轻轻点染,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出来,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澈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新颖,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置山水于方寸之中。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

 

第五首           

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鉴赏:诗的前四句说兰、桂这些草木君子只要逢时就会欣欣向荣,生机盎然。表达了真正的贤人志士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对重新遇时的渴望。诗的后四句从春兰秋桂芳香袭人的社会效果来委婉地说明自己行芳志洁并非为了求人赏识,以博取高名;象春兰秋桂的香气一样,它博得山林隐士的喜爱,只是客观效果而已;何求二字用得斩截有力,它淋漓尽致地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给表现出来了。诗人以春兰秋桂自比,表达了其坚持理想政治,决不与奸佞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初三年级

第一首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鉴赏:陈诗婉转而细腻,在结构上善于回环曲折地精心布局,情和景的安排上,先以秾丽之笔铺写宴会之盛,次以婉曲之调传达离别之愁,再以宏大的时空背景烘托出宴会之久与友谊之长,最后以展望征途来结束全篇,层次分明。通篇情景合一,从优美的意象描写中自然地流露感情,胜于一般的离别之作。由于诗人此行是满怀信心地去求取功名,因而诗篇虽略有感伤色彩,但基调却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低徊悲抑之感。

 

第二首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鉴赏: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后两句写月照空城。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着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诗人的好友白居易对这首诗曾叹赏不已,当读到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时,不禁赞叹道: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可见其感动之深和评价之高。

 

第三首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鉴赏:李白的《关山月》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诗人将战士的思乡、家人的思亲融于广阔苍茫的景色里,使得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伤。

 

第四首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鉴赏:《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第五首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鉴赏:本词抒写惜别的深情和刻骨铭心的怀念。上片写不忍丈夫离去,着意刻画慵懒的情态,下片着重写怀念和痴情。笔触细腻生动,抒情极凄婉。上片开头五句只写一个字。香冷而不再去换新香点燃,一慵也;被也不叠,任凭胡乱摊堆床上,二慵地;起床后连头也不愿梳,何谈化妆,三慵也;梳妆匣上落满灰尘,懒得擦,懒得动,四慵也;日上帘钩,人才起床,五慵也。下片设想别后的情景。休休是幅度的跳跃,省略了如何分另如何饯行的过程,直接写别后的情景。流水本是无情物,怎能?但正因这样写,才突出词人的孤独与痴情。

第六首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花千树: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繁花齐开。宝马雕车:指观灯的贵族豪门的华丽车马。凤箫:《神仙传》载,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箫作凤鸣声,引来了凤。故称箫为凤箫。玉壶:比喻月亮。蛾儿雪柳: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阑珊:零落。

【鉴赏】这首词着力用反衬法。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下片开头,又描 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而只是陪衬。最后点出灯火阑珊处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 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但是,作者描写这样一位 孤独者,用意何在?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联系作者身世 看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 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第七首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鉴赏:上阕情、景交融,写作者登高望远,触景生情,春愁油然而生,由望远而怀远。下阕抒发情感,写作者为了排解相思之苦借酒浇愁,而结果相思未解更觉无趣,于是索性任自己的思绪飞扬,发出为了思念中的情人甘愿消瘦憔悴的感慨。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是全词之睛、通篇之警策。既然“对酒当歌”也无法排遣心中的愁苦,那么就索性任由自己的愁绪漫天飞舞,让相思来得更猛烈些吧!相思是一种折磨,但这种折磨苦中含蜜,为了心爱的人,哪怕被相思折磨得瘦骨嶙峋、憔悴老去也在所不惜!一个“终”字,使得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至死靡他的才子词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八首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怀。

【注释】

渚:水中的小洲。回:回旋。
潦倒:困顿,衰颓。新停:指当时杜甫因患病而停酒。
落木:落叶。萧萧:风吹树叶飘落的声音。
悲秋:因秋生悲意。百年:人的一生,此指年老。 【鉴赏】

  这是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诗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为抒情。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全诗八句四对,对偶精巧,用韵讲究。其中颔联字字珠玑,已成为千古佳句。

 

经典古文名句

第一周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第二周

中考古诗词赏析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

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王湾,唐代诗人。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

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书,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首联: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诗人在船上,“客路”即驿

道,这是诗人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

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

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

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

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

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

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

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

了。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第三周

中考古诗词赏析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

 

⑴“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曲名。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

断肠人在天涯。

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

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这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是一篇抒情作品。它用寓情于景的写

法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这首小令的出名,是因为作者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

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

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

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

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

正吹在他身上。由此诗可看出作者的乡愁何等浓重。

 

第四周

中国古代诗词名句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

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

3、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内树,若个是真

梅。 (东方虬)

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6、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张道洽)

7、春城无处不飞花。  (韩鸿)

8、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 (王安石)

9、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第五周

中考古诗词赏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

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

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这首诗像是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

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君问归期未有期”,你问我回去

的日期,可我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日期告诉你。“期”字两次出

现,友人问询归期,促其早归,盼归之情十分真切;诗人回答,

没有准确日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友人盼归,诗人思归,

彼此思念的心情是相同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

时。”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共剪烛花于西窗之下,让我向你

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想念你的情景呢?诗人以未来想象中

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于是

未来的欢聚,反衬今夜的愁苦,而今夜的愁苦,又成了剪烛夜

话的话题,增添了重聚的欢乐。

 

第六周

中考古诗词赏析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⑴《泊秦淮》是杜牧游经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诗人泊舟于此,

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

这篇悲愤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一、二句: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

的凄迷景象,表现了一种空冷愁寂的情调。三、四句:沉湎酒

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的豪门贵族在

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作者

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是感慨、鄙视、

忧伤、悲愤。《后庭花》乃亡国之音。从字面上看是批评歌女

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

的颓靡世风,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

者。

(3) 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

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

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

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第七周

经典古文名句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2.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战国策》)

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

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5.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

6.不人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

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

8.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

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第八周

中考古诗词赏析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

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诗可

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2)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岱宗夫如

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

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写泰山的神

奇秀丽和雄伟高大的形象。“钟”,聚集的意思。“钟”字赋

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

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割”字炼得极好,从

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

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意境相同的诗句: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九周

经典古文名句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2.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

3.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

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8.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第十周

中考古诗词赏析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是一首边塞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以传神

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过了居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

飘转,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

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

抑郁。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描绘的图景是:辽阔的

沙漠上一道烽烟直升云天,遥远的黄河尽头是一轮圆圆的落日。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茫茫无边,

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

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

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

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第十一周

经典古文名句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6.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9.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弟舍》)

 

第十二周

中国古代诗词名句

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北朝民歌)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鲍照)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

 

第十三周

中考古诗词赏析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

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⑵《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

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

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苏武牧羊、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

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邓世昌勇撞日舰;朱自清宁可

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闻一多怒斥国民党特务等等。

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十四周

经典古文名句

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2.天意伶幽草,人间重晚情。 (李商隐《晚情》)

3.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杜荀鹤《春宫怨》)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6.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7.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8.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元览)

9.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

10.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君彦)

第十五周

中考古诗词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五言律诗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表现了诗人的宽

阔的胸襟,洋溢着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

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人抒写惜别

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谊,就不必为离别而悲

伤。特别是诗的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百

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2) 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王勃和

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以文章名天下”,称“初唐四

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这首诗并不堆砌

辞藻和典故,只是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但在

质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语中又包含着对友人的体贴,绝

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寡味。

 

第十六周

中考古诗词赏析

《无题》 (唐 李商隐)

相间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 全诗写的就是恋人间的分离和相思,分两层:前四句写男

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感情和爱情的坚贞;后

四句写男主人公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

(2) 这首诗的诗眼是“别时难”一语,它美就美在诗人以低回往

复的手法层层深入地开拓“别难”的境界,如同一支动人的

歌,久久留在读者的心上。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以“春蚕”

“蜡炬”为喻,并运用了谐音的方法,以“丝”谐“思”。巧

用比喻和谐音淋漓尽致地表现主人公相思之情。本义:我的

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

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

以及这种奉献精神。

 

第十七周

中考古诗词赏析

《相见欢》(南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这首词是李煜降宋之后写

的,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是由于它对“离愁”所做的真切、深刻的描写。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因“丝”与“思”谐音,以

丝喻相思、愁思在古诗中常见。这里暗用丝作喻体,却更

进一步,翻出新意。这三句是说,离愁之萦绕心头,如丝

之千头万绪,但丝还可以用快刀斩断,而离愁却无法割断;

乱丝还可以理顺,而离愁却愈理愈乱。以千丝万缕之无法

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现在人们常说“别有滋味”“别有一番滋味”,即由“别是

一般滋味在心头”而来,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

种难以言说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