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 教案
发表日期:2013/9/2 0:00:00 作者:21249 有1398位读者读过
在山的那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朗读诗
2.理解诗歌中的常用的意象蕴含的意义,领会本诗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理解诗歌语言的凝练、隽永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时通过分析诗歌优美的语言来体味诗歌的含义。
2.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3.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地学习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
2.学会设计自己的人生,并树立为人生目标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朗读训练,注意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
2.诗歌意象所蕴含象征意义的把握。
3.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
难点:
1.朗读技巧的训练。
2.诗歌意象所蕴含象征意义的把握,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
【学
课文感知:《在山的那边》是诗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认真预习《在山的那边》诗歌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准备上课时在班里交流。
课前
课文导入:学生朗读文章
(导入二: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在诗里,他述说了童
②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③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
朗读课文:《在山的那边》是一首诗歌,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在诗中,诗人要用形象而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他反复体会的情感。我们要理解诗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读,体悟“海”与“山”的象征意义,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意味。学生先自由朗读,再听老师朗读,
整体感知:
朗读全文,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
(“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难;“爬山”
问题探究:
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体会感知: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教学方式: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然后讨论回答、相互评论、补充(可由教师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答案不必求统一,让学生在听读讨论后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在学生(过渡)对诗
a.自由朗读诗歌第二节,思考作者是怎样看到全新的世界,实现人生理想的?
b.找出你认为最形象、精练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后,可四人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
②朗读指导
教师讲授朗读知识:重音(重读、轻读)、语速、停顿。
教师指导朗读,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品读,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意味,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学生可在教师指导朗读的基础上齐读、分读。
布置作业:
①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语言。
②课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课后记:作者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启示我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战胜困难,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这首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要一次又一次地鼓起信心战胜困难。但是,怎样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