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品安全投诉电话:86194901

您的位置 >>教学科研>>

“同课异构”不同面貌,“小小意外”引发思考

发表日期:2021/5/16 17:57:07 作者:李欣雨 有1075位读者读过

同课异构不同面貌小小意外”引发思考

江宁区初中美术学科“造型·表现”教学研讨活动报道


为促进教学交流,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助力教师专业化发展,5月14日下午,江宁区初中美术学科“造型·表现”教学研讨活动在江宁区铜山初级中学进行,此次活动由江宁区教研室、江宁区邵惠敏初中美术名师工作室共同组织,本次活动主题为初中美术“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研究,全区初中美术老师都积极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铜山中学李欣雨老师、竹山中学曹丽丽两位老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学情分析,教学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完成了七年级下册第四课《动感生活》一课的教学。

“小小意外”是在第一节课刚开始几分钟时,突发地区故障性停电,所有电力设备罢工,首先遭遇停电的李欣雨老师当堂迅速的调整了教学方式,以情感主导,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动态之美,回顾人的身体比例,共同描绘“一头三横一竖四肢式”动态线,示范添加描绘身体结构,带领学生体验运用线条、以简单概括的画法,用粉笔在黑卡上描绘自己带来的相片,在展示环节请同学们回忆相片的来历,回想生活,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曹丽丽老师从一个木偶人着手,知识点讲授从易到难,示范力度大,教学目标明确、环节清晰,教态亲切自然。她带来竹山中学绘画社团学生们的作品,让孩子们尝试点评,发现问题,引出教学重点比例、重心和动态,教会学生们观察测量所画对象。整节课旨在锻炼激发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两位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在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环节的安排与设计、活动的选择与组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第二环节,高新区中学的肖莉老师、东山外国语学校的窦忠艳老师分别开设了《关于如何发展学生艺术感知能力的思考》、《墨抒我心,乐与古游》讲座,她们注重放手让孩子去探究知识,寻找学习方法和规律,内容丰富、符合实际,窦老师带来的篆刻课程,既有理论上的阐述,也有实践经验的总结,跟我们分享了她当初的工作思路,介绍了课程设计的方式方法,在座的老师们都觉得受益匪浅。

 评课分享环节,区美术教研员刘小康老师主持了交流研讨,“造型·表现”是美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广,分量最重的部分。速写是其中较难把握的内容之一,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线造型人物的艺术美感,初步了解人体的结构及运动规律,并能尝试将所见以艺术的方式呈现。

随后,多位教师也分享了自己的听课感受,学习心得,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麒麟中学的邵老师他回想自己曾经也遭遇过一次停电,他认为这也正是给我们教师提个醒,即使没有科技设备的辅助,我们也应该要展示出属于美术老师的特色,不能过于依赖电脑设备,备课时就该设想好两种方案,确保教学秩序正常完成教学目标。

研讨很热烈,老师们认为动感生活的点我们不能完完全全的“抠”住动,纯粹的技法课,会毫无意义,学生们不可能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将速写学会,更应该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欣赏去寻找生活中的动感美,课堂中注重去感受线造型人物的艺术美感,初步了解人的结构和运动规律,并能尝试将其用艺术的方式呈现,作业难度也不能设定的太大。

线造型的审美体验,讨论后老师们得出想法,不仅去看去欣赏,还可以去体验,在有限时间的课堂里,可以在导入部分结束之后,请学生们自己在纸上画出线,各式各样的线,粗细虚实硬软急缓疏密,这样直观又有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让美术教学灵动而有效。

陈来如老师总结了本次教研活动,“造型·表现”课程在教材中很重要,在45分钟的课堂内,时间非常的有限,设计教学目标避免过大,要结合学情分析,并提示老师们上这堂课千万不用“火柴人”这个概念去接入速写,两者完全无关;要去挖掘孩子的潜能,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对艺术美的感受、表现和创造。

  本次美术教研活动内容丰富,达到了美术老师相互学习,观摩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也促使教师们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相信在不断地深入交流、实践和探索中,我区美术教师可以快速实现专业化成长!


pt2021_05_16_10_45_5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