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学科研>>
立足校本教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发表日期:2009/5/25 16:04:58 作者:无 有1017位读者读过
摘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前提之一。农村中学的教师队伍有其特殊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要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一些现状和表现,特别是要研究造成教师不愿意做教科研的原因。所有这些问题,也只有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得以解决。教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植根于教育教学的校本教科研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足点之一。学校立足校本教科研,进行了一些探索,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科研 小课题研究 发展性教师评价
引言:教师专业化意味着什么?
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一、现 状
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一些现状和表现:
农村中学的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心理学需要更新,但知识更新不同于学历提升。
农村中学的教师,超过45周岁一心想做事的人就不多了,特别是在职称评上中高或中一以后。大多数教师喜欢用老眼光老办法来对待问题,业务上满足于上好课,总以为:考得蛮好嘛,干吗要变呢?——难以接受新观念
从教多年的农村中学教师,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但多数是停留在经验的层面,只停留在“心中有”状态。——经验有待提升,变成“口中有、手中有”。
教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个道理已被理论和实践所证明。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教科研现状如何呢?
教师写论文做研究,多数为了职称,出于思考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遇到的问题很少,一但评上,“教科研”念头便隐退其后。个人课题刚刚起步,教师个人的教科研很需要引领和指导,更谈不上用教科研指导教学实践了。取得的教学业绩,离“低耗高效”状态较远。——教科研意识不强,氛围不浓。
更有甚者,由于教科研工作的不得法,造成有的教师不愿意做教科研。①、“两张皮”。有的人将教科研理解为高深的理论研究,或者认为需要高深理论的指导,科研离开了教育教学实践,造成“两张皮”现象。脱离了鲜活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教科研,给教师感觉遥远,对教学帮助不大。
②、想法不务实。有的人想法不务实,立课题求大求全,结果研究没有实效很少收获,挫伤了自己的研究热情和自信。一线教师的教科研完全可以从自己或同事遇到的小而具体的问题着手。
③、研究的做法不求真。有的人研究的做法不求真,功利心强,流于形式,不脚踏实地的做事,当然不会有实效。这是“假的教科研”,非常有害,要彻底抛弃。
④、应试教育是不可取的,但学生的应试技能是应该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是理所当然的,这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可是,有的人搞教科研,从心理上就回避考试方面问题。他擅长教学非常有经验,结果却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苦苦地找课题,苦苦地研究,耗时费力,事倍功半。
⑤、学校教科研管理方法不科学。有的学校,把教科研当群众运动搞,不问课题的内容,硬性规定,“抓壮丁”。教师呢,无奈何,“累、烦、厌”的情绪伴随,效果可想而知了。
所有这些问题,也只有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得以解决。
二、立足校本教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以上问题,在我校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存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因此,校本教科研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足点之一,并且,校本教科研应该植根于教育教学。我校立足校本教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初步做法如下:
1、以师德建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教师专业化包含了对教师师德的要求,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07年9月,我校承担了南京市市级课题《新形势下农村中学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研究》的研究,现已经结题并通过验收。除课题研究外,学校还开展了一些师德建设活动。如教师宣誓活动、教师演讲比赛。英语组青年教师成功创建为江宁区“青年文明号”,目前正进行南京市“青年文明号”的创建。一方面,课题的研究直接锻炼了参与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活动开展和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的师德水平,给教师专业发展注入了动力。三年内,学校获江宁区第三届、第五届师德先进群体称号,产生了1名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2、以“对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
教师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只停留在“心中有”的状态,需要提升。教师除了自我反思提升自己的经验以外,还必须借助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我们注意发挥“对话”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①与专家对话。听专家讲座、专家听课、评课,与专家交流,向专家请教,到东庐中学学习。②、与同行对话。同头备课,公开课和示范课,同行听课评课。对话的同行,有本校也有外校的。③、与自己对话。教师撰写教学日记、教学反思和教研论文。④、与大师对话:阅读教育名著。在自我反思和专家引领中,教师自觉地寻找相关的理论书籍阅读。
通过“对话”,教师的反思能力增强,“心中有”的经验得以总结、提升,能说出来写出来,变成“口中有、手中有”。 近两年来,我校教师有60多篇论文分别获得国家、省、市、区级奖。
3、以小课题研究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小课题研究可以改变校本教科研的难以深入、见效不明显的现象。研究始于问题,问题来源于课堂,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以教师亲身感受急于解决的问题最好。小课题以这些问题为对象,便于人人参与,唤醒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意识,点燃教师的研究激情。
小课题研究,小而实,易操作,见效快,能有效解决目前“贪大求全、不务实、两张皮、难管理”的问题。小课题研究会有效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铜山中学市、区级课题一览表:
年 度 |
市规划课题 |
区规划课题 |
市个人课题 |
区个人课题 |
校个人课题 |
合计 |
2006 |
|
1 |
|
|
|
1 |
2007 |
1 |
1 |
|
3 |
12 |
17 |
2008 |
1 |
|
1 |
5 |
23 |
30 |
表格中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校教科研发展状况。以上获市级区级立项的个人课题,包括校级个人课题,都是小课题。
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学校可以收获“遍地开花,百花齐放”的局面。学校对教师的小课题研究,加以引导、整合,可以加快教师队伍发展和学校发展。
4、以学科教科研究来催生校本课程
教师进行学科研究时,有时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还会考虑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考虑学校自身的特点。例如,实验中学教地理的
当然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的研究,但并不是所有的校本教科研成果都可以成为校本课程。
5、以发展性教师评价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评价,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能有效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面向教师未来的激励性评价。评价的是故去,着眼的是未来。学校可以改变评价中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做法,注意研究制定形成性评价制度,注意在评价中尊重差异,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出发,在“尊重、平等”的氛围中开展评价。教师根据前后的评价结果,知进步知不足,有信心有方向,加快专业发展脚步。
学校立足校本教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学校原有区级学科带头人4人,区级骨干8人。2009年在江宁区新一届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评选中,我校又产生了1名德育带头人,15名教学骨干。
值得注意的是,校本教科研只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途径。我们有必要拓宽思路,搭建更多的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